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人民幣離岸中心競爭白熱,台灣的機會或挑戰?


精實新聞 2011-09-13 08:00:31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人民幣離岸中心競爭白熱化,繼香港後,倫敦、新加坡甚至台灣都表態爭取成為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國內金融業者認為,兩岸存在高額且常態的貿易投資活動,且台灣對大陸每年的貿易順差已超過400億美元,擁有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先天優勢,未來挑戰在於官方對人民幣業務鬆綁及簽署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速度,若速度過慢恐有遭邊緣化壓力。
人民幣自2009年擴大跨境使用的開放措施,市場認為,人民幣從跨境使用到建構離岸中心,都是朝國際化發展的階段性步驟。而香港自2004年開始朝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而努力,利用特別行政區及地利優勢,截至去年底人民幣跨境結算總額達5,060億美元,香港占其中75%,市場也估計,香港今年底人民幣存款量將達1兆元,占總存款超過10%,今年8月中國官方「挺港36條」首度出現批准建設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確認香港為人民幣首個離岸中心的地位。
看好人民幣未來成為國際貨幣的趨勢,全球金融中心開始積極爭取將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包括倫敦、新加坡都已浮上檯面,國內央行也在8月中旬聲明稿中首度表態「台灣發展人民幣境外中心,可列為努力目標」,被視作重要宣誓。
到底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機會與挑戰為何?綜合金融業看法,因人民幣還不是完全自由兌換貨幣,因此發展離岸中心須有足夠的交易市場,而兩岸每年貿易總額超過1,500億美元,去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410億美元,加上去年台灣對大陸直接投資達146億美元,占對外投資總額的八成以上,不僅顯示台灣有高度的人民幣需求,每年來自貿易順差及投資盈餘匯回的部分,也有機會形成自然的人民幣回流機制。
而兩岸特殊的政經關係,當然也讓台灣爭取成為下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議題上,多點想像空間,但現階段的挑戰也不小,其中包括人民幣的貨源、業務開放及貨幣清算機制。因兩岸尚未簽署貨幣清算機制,國國內分行也還不能吸收人民幣存款,因而人民幣貨源多還是得透過中(香港)取得,而因目前國也還未正式開放得以投資人民幣其他金融商品,多數只能轉存款收取較低報酬,因此即便開放吸收存款,收益率也難比照外商,這是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最大挑戰。
金融業者認為,即便現在人民幣還屬非自由兌換貨幣,因此兩岸貿易若改成人民幣計價,仍須透過美元為基礎的交叉匯率,但因人民幣長期趨升,且台商生產成本以人民幣支付的比重逐年拉高,如果能擴大人民幣收支佔比,仍有自然避險效果。而在全球各國競相爭取成為下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下,兩岸能否於年底順利簽署貨幣清算機制,進而加速開放國內金融業者的人民幣業務範圍,就成為台灣是否出線的關鍵,而台灣也有不能輸的條件,否則若讓同屬亞洲的新加坡搶先一步,星、港的雙吸磁效應恐加速台灣的邊緣化,不利發展亞洲籌資中心。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7ecf811d-5473-423c-9af5-8638edd96825#ixzz1Ytj3BT1E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